天气凉了,穿了大半年的夏衣都要收场了,才发现有没有过冬的衣服了,又得去买冬衣。
。。。。。。。。。。。
回头想一想,好像每年都是这样循环过来的。为什么衣服不断在买,却没有不断增加,当新的季节来临时总是需要去购买新的衣服(当然鞋好像没这么季节性)。不知道与我不同性别的那群人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与我同性别的这群人又是什么情况。
对我而言,衣服是件很头疼的问题,就跟吃饭一样,所以我曾经对另一半的勾勒就是能帮我很好解决这两件事情的人(当然,这不是指一个会做衣服或者会做饭的,思想别太老土了)。虽然是个难题,可我还是要不断面对这个问题,并且每次衣服的更替并不是因为对不同时期款式的追求(我想与我异性别的那群人该会侧重于此吧),也不是穿旧、穿破,或者因大小而穿不了了。
平时自己洗衣服的频率较低,我有点受旧思想的影响,认为衣服要穿脏了才适合洗。而长大后才发现原来把衣服穿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常常因为衣服是干净的而想着多穿几次再洗;同时我也觉得洗衣服对衣物是有损害的。所以整体而言,现在的衣服要想把它给穿破,是很不可能的,除了意外情况被损坏,比如利器、剧烈运动、或者小事故等等…
记得小时候是从来不会一个人去买衣服的,基本上每一次都是妈妈带着。那时候没有这么多专卖店或者超市,一般就是在服装市场、商场以及百货公司里买,这些地方都不像现在明码标价后不可变更的,所以要想以适当的成本买到合适的衣服就需要一定砍价功夫,这是我一直学不会的,所以我很崇拜那时候和我一样大的女生们,她们通常都是结伴自己去购物的。 最近还听一个学服装设计的女生告诉我说衣服的定价一般是按成本的10倍得来,这让我挺汗颜的 :roll: 。印象中已经不知道妈妈是不是一个砍价能手了,只记得每到一个固定周期都会跟妈妈一起去买衣服,那时候衣服的更替往往是因为人长大了,衣服就穿不了了,所以得买新的、更大的衣服了…
到现在还是不会一个人去买衣服,或许是受小时候的影响太多了,一个人不习惯,总要找个伴一起;另一个原因是我平时也很少看到一个人逛街买衣服的,我觉得一个人去做这种事情会被认为很怪异。
买衣服是件花时间的事,买之前总会在心里有一个预想,打算买什么样的,结果按这个想法找来找去,运气好还能找到理想中的,运气不好往往发现逛完一个商圈都没有,后来就想着找与之接近的,为了不空手而归,结果就选了预想之外但接受之中的。这大概是我学生时期以及刚出校园时候的做法,那时候因为买衣服难,买过很多深色的衣服,因为性格原因选了很多深蓝以及黑色的。那时认为黑色是隐匿之色,现在觉得那只是一种掩耳盗铃式的隐,所以就不再刻意去买黑衣服了。而且黑色衣服还会让我这种瘦人显得更加骨瘦嶙峋。
在经历了不同种眼光的挑剔以后,我渐渐发现对于衣服 没有多少可选的余地,它的差异不在于这款与那款之间,而在于衣服的价格。说得直白点,价格是衣服差异的直接壁垒,它决定了衣服的档次,决定了买衣人的内心成就感、自信度,也决定了他人对着衣者的认可度 等等。。。
虽然有不少人还会在那里谈人不可貌相的古训,但是大多数人已经接受了这种简便的判断手段,接受的人多了,也变成了硬规则;就像鲁迅先生比喻的路一样。衣服好看是一码事,代表身份又是另外一码事。就这样…
最后补充一点,还是跟我前面提到的那样,我“不知道与我不同性别的那群人是怎样的,也不知道与我同性别的这群人又是什么情况”,所以只是针对个人的观点罢了。
找到几张衣柜的图片,挺简约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