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 第八章
古人认为道的社会哲学带有一种无为、遁世的消极,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古时的思想拿到现在来看都可以有带个性化色彩的新解读。
我不想也不配去谈论有关道的世界本元问题。道本没有清晰的概念,就宇宙论言,道不是一个死静不动的实有,而是一个推展宇宙万物变化的发源者,故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至于,道名字的由来 ?老子如是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
老子之道,不主张用武力去解决问题,而主张虚静、退让、无争等种种柔弱之举,然而事实并非形式上这样消极。不显露锋芒,不对抗冲突 的阴柔之道,实际是一种长久之道、制胜之道。 而儒家主张入世,态度固然积极,但由于现实并不为意志所转移,所以刻意的追求并不意地导致规划好的结果。儒家的另一精髓便是“伦”,也就是伦常,重礼,对行为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忽略了人的个性发展。然而儒学的君子之道并未造就多少圣人,倒产生了诸多“伪君子” 。
相比,道对于所求并没有坚决的态度,道的表达往往不在于形。顾老庄言“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大智若愚”是老子核心观点之一,往往出于德的礼让又会让机灵视为愚蠢。在我看来小成靠智,大成靠德,德乃大智。
道,追求绝对的自由,顾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清晨,向着某个方向出发,天黑了,走到哪里便是终点。道强调的不是路况如何,而是方向所指。 何以为道? 面之所向,道之所存。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应简单理解。 个人理解,内容比较松散 。
以后想到什么了再补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