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民

生活在一个社会就只能接受这个环境下的游戏规则,倘若对任何事物或者方向有不同见解,唯一的出路就是远离这个氛围,而这种远离从来不是逃避,在我看来这就是追求。

以下内容摘自CanadaMeet Forum(by: Jenniferlee), 有一点像软文,但看完还是觉得很有意义。

为什么要移民,这个话题可谓老生常谈,在其他版中见过几次.

虽然每个人的移民目的不尽相同,虽然每个人在做出移民或不移民的抉择时,多少都会有些犹豫,彷徨和困惑,但是对于投资移民而言,下这个决心更加艰难.因为我们不同于那些青春年少的莘莘学子,他们风华正茂,手握大把如金的岁月可供挥洒;我们也不同于那些技术移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一技傍身,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依靠技术都能混口饭吃.最重要的是:无论是莘莘学子还是技术移民,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因为种种原因,还没有能够在国内获得长足的发展, 因此,他们有足够的理由出去奋斗,冀望在水的那方为自己和家人建设一个更加理想的家园,哪怕暂时要为此付出不少的心血和汗水.

对于我们这些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这些已经或接近不惑之年,这些通过十多二十年的辛勤努力,已然在各自的领域当仁不让地各领风骚,这些事业基础已经牢牢地根植在自己的祖国,这些在国内受人尊敬,生活舒适轻松,有钱有闲一族而言,有什么理由驱使我们弃易奔难;有什么理由让我们放弃多年的基础,却奔赴那未知的世界;又是什么理由,足以让我们宁愿甘冒夫妻父子长相分离的痛苦,常年承受万里长途跋涉的辛苦劳顿呢?

收到CSQ,打了投资款,当初面试成功的喜悦心情平复之后,就不可避免地想起这些问题.虽然俺的思想简单,天生一乐观派,但毕竟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人了, 还是觉得如果能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会更加有助于我们未来尽快地适应和享受加拿大的新生活,不至于届时心理落差太大.

为此,特开此帖,抛砖引玉,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启示.

就俺个人来说,早在十年前,就产生移民念头了,当时想办技术移民(孤陋寡闻,还不知道有投资移民).朋友中有人当时极力怂恿,要一块儿办.但因为听到一些负面消息,说某某人的妻子孩子在加拿大,自己在国内挣钱养活他们.因为耐不住寂寞,弄个老二养着云云 Sad smile...听上去很恐怖,遂不做移民之想.

一晃又过了几年,LG再次提起这个动议.借着公出之际,偶去加拿大蒙城,温哥华和多伦多看了看,与当地的朋友亲戚同学促膝竞夜长谈,到他们家中实地考察, 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们的日子远不如俺原来想象的那样好.也因此,再一次地打消了移民的念头.

事实上,俺在加拿大,除了办理公事而外,其余的时间,就都是在为那里的男性朋友们答疑解惑,因为他们都听说国内发展机会多多,跃跃欲试地想要回国发展.不过,女同胞们则与之相反,她们都让俺劝阻她们的先生们,因为国内的狐狸精们实在有够厉害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

俺在加期间,当地地接为俺们安排的几个临时翻译,都是才过去不久(半年到一年多)的新移民,没有FULLTIME 工作,看上去很是凄惨可怜.其中有一位去国前任商务部某处的付处长(不像贪官),去了之后因为没有技术,只能靠临时为人做翻译谋生.俺当时真是感觉心酸, 心有戚戚焉.仿佛又看见了小时侯那些戴着眼镜的臭老九的模样,难受ING...

俺觉得只要是循正途去往加拿大的同胞们,绝大部分都是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原因,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生活,远不如俺们这些土鳖在国内来得舒服.

加拿大地广人稀,区区三千万人口,市场的局限性很大.加之多年来的高税收高福利政策,导致那里的许多人(尤其是当地人)懒惰成性,一点儿开拓精神,进取精神都没有.

举例说来:偶们在加参观了许多企业,并且进行了初步的商谈.但是,回国后,主动与我们联系,到我们的企业座谈考察的,只有一家大陆移民企业.虽然最终也没有合作成功,但是,华人的勤奋,努力可见一斑.而那十多二十家西人企业,就都音信渺然了.

很难想象这样的民族能有快速发展的可能.

当然,诚如上面一位朋友所言,加拿大的确具有令俺们向往的许多特质.用俺在加友人们当年为俺做的总结来说明一,二:

1.加拿大有着全世界最丰富的淡水资源.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已经,或即将面临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MAYBE某一天,列强们将像现在为能源而开战这样,为了巧取豪夺淡水资源而骤起纷争.

实际上,现已探明加拿大的油砂储备量似乎也不少.

2.加拿大位于北美大陆,经济军事上长期仰赖世界第一强国,相对安全.

3.加拿大实际上是一个较高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相对贫富差距较小,因而社会的稳定度高,和谐感强,社会矛盾较为和缓,因此犯罪率也不至于太高.

4.整体的人口素质高.

5.语言优势.

6.民主政体,法制社会.相对而言,个人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保障.

导致俺最终做出移民决定的最主要原因,同有得就有失一样,也是为了孩子.

一晃去年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了,即将面临小升初的人生第一次搏弈.

孩子从小比较聪明,但是非常不用功.他对数学比较敏感(可能与俺俩都是学工科的有关),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的数学兴趣班里学奥数,并于三年级和四年级时,两次入选北京奥数集训队.第一次入选时,俺们还得意洋洋地送他去参加集训.可是上了两次课后,孩子说,他只能听懂很少的一部分.俺们马上与教练员深入地聊了聊,这才发现,只有真正的数学天才才可能拿到国际国内比赛的大奖.而一个8岁孩子的教材,却是俺们花了很大的劲,还难以全部搞懂的.

当机立断,退出培训,因为一是俺们的孩子并非什么天才,二是也不希望他成为什么天才.记得孩子7岁时去进行"超常儿童测试",他用那稚嫩的嗓音说:"妈妈,我是正常儿童,不是超常儿童."童言无忌,说得多么在理啊.

儿子应付学校的教学大纲绰绰有余,但因为其他的大部分同学课余和假日里都忙着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而偶们却不愿意他小小年纪就负担过重,因此,除了不断地上各类运动型的班之外,课外的其他兴趣班都没有上.也因此,他在学校数学兴趣班的位子,就只能是每况愈下.每年参加市里的奥数比赛,就只能拿个三等奖了 (有N次了).

去年五月果断地做出移民决定后,马上随机找了家中介公司,当时他们说,如果俺们马上办,那么可能可以赶上今年的秋季入学.现在看来,这实在太不现实
了.

万幸的是,去年当机立断的决定,却使得俺们这一年来少着了许多的急(傻人有傻福Open-mouthed smile),孩子更是少受了N多的罪.

今年寒假,俺俩去HK见考官,孩子自己回了外公外婆家,和表哥一起,天天玩个不亦乐乎.俺们却鞭长莫及,难以管束.与此同时,他的同班同学都在上各个顶尖中学的网校,以期获得参加考那所学校的资格.不少孩子报了两所,甚至三所中学的网校,把孩子们累得东倒西歪的Crying face.离俺家最近的*大附中,只有十多个自主招生的名额,网校却报了 2700多人.竞争的那个残酷,令人震惊.

当时俺们笃笃定定地等待CSQ,天真地以为拿到CSQ就可以开拔了.殊不知,原来取得CSQ还只是刚刚过了雪山草地,万里长征的移民之路还遥远着哪.这才开始着急为他找学校.

好在CSQ在手,心里毕竟塌实了很多,所以,只要是所还不错的学校就行,不再苛求顶尖学校了.曾经打听过,孩子三年初中,要上顶尖学校,除非你是仁华学校 (一所奥数学校)一,二班的学生,或者你有强硬的关系,否则一个孩子需要花十多,二十WLightning,而且还得托人找关系,否则有钱都不知朝哪送.Surprised smile

到目前为止,孩子同学的初中基本都已经有了着落.

今年,北京市小升初改革,规定各所学校除了文艺和科技特长生而外,不可以考试为测试标准.还有一部分推优生,要求是获得过全国以及市区级三好生的孩子可以参加推优学校(俺们海淀区就有十多所,其中大部分都是很一般的学校)的电脑随机大派位,其他孩子则是参加指定学校的电脑派位.

俺家儿子,从小玩乐高玩具,从三年级开始就参加学校机器人小组,所以,大大小小拿过不少机器人比赛的奖项,其中包括去年7月美国亚特兰大机器人世界杯大赛的一等奖.

凭着这些奖状,以及林林总总的奥数获奖证书,春蕾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竞赛的获奖证书,俺带着儿子考了两所中学,结果全部铩羽而归.其中的**中学,招两个特长生班,而参加考试的竟达到3300多人!

班主任让俺们去找人,俺也没找.

孩子开始时很郁闷,俺们借机教育他:天才都得努力尚且能够成功,更遽论咱们凡人了.

但随着同学们入学之事渐渐地沉埃落定,孩子自己就得出了结论:原来要上好学校,主要还是得爸妈有关系肯花钱.因为,他们班上许多远不如他的孩子,都能够进顶级的学校.

今年的改革结果是:大量的学生都必须去通关系,走后门花钱.否则,好学校一定是对你说NO的.

教育不公由此可见一斑.但这实际上只是我们的社会众多不公的表现之一.也因此,成为俺们移民的理由之一.

事实上,对于俺们来说,花点钱让孩子受好一点的教育并非什么难事.适者生存,咱一介平头百姓也无力扭转乾坤.但问题是:费了这么大的劲,花了这么多的钱, 而孩子们又能得到什么呢?

一直对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不敢恭维,因为自己多少也是这种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而现在的孩子们,则一生都有可能为应试教育所累.自小过重的学赋,使得大部分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厌学,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年幼时分被拔苗助长,被剥夺了无忧无虑玩耍的机会,而当他们心志业已成熟,理当读书进取时,却终于脱离了父母的掌控,开始无忧无虑,或者有忧不虑地玩耍.长此以往,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本末倒置,会给俺们这个民族带来很大的危害.

此外,大人和孩子这么辛苦,学到的又是些什么呢?参加过几次公司招聘,发现真的很难从应届生中寻觅到合适的人选.自小开始过于繁重的学业造就的创造力缺失,,脱离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闭门读书导致的对社会现状,人情世故的一无了解,以及多年来家庭对孩子教育的高投入所对应的毕业生对于薪资待遇的高期望值,在在的都成为大学毕业生成功就业的障碍.

我们的社会没有为孩子们创造让他们成为具有独立的思想,健全的心志,健康的体魄,丰富宽泛的学识的社会中流砥柱的条件.

我们的孩子中的许多人从小做过几万道数学题,因此而没有时间读闲书,杂书,从而令人遗憾地没有培养出可以受用一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我们的学校鼓励孩子听老师的话,压抑了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创造力的萌芽,致使我们的孩子,只能在世界之林中,领跑短暂的十数年(应试能力那叫一绝),而却落后于其后漫长的几十年.

我们的孩子每天披星戴月地上学,周末假日也少有闲暇.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习惯了惟我独尊,习惯了从小到大被人伺候,很难想象未来他们时代的离婚率会是多么地高(早就给儿子灌输了不可以找独生子女做太太的理念).

真正的人才所需要具备的情商,财商,胆商,智商和体商,学校能够赋予予我们的孩子多少呢?他们中的许多人,只怕连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都欠奉.

我们的教育体制只认同很有限的几种人的天分,而却视另外的人类与生俱来的几十种天赋于不见,为他们打上"不够聪明,笨"的标签,从而挫伤了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其中不少人破罐子破摔,不仅不能发挥他们的长才,反而会给未来社会制造麻烦.

这一切,是俺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

去年俺一姐妹淘从美国来京参加国庆观礼,她与俺一起待了几乎一天的时间,跟着俺去买菜购物,接送孩子上学,回家安排小保姆干活做饭.最后她得出结论:你的日子过得很舒服.

俺问她:你去了美国十多年,觉得美国最好的地方是什么?

她想了半天,说道:我觉得美国最好的地方是自由.只要你不触犯法律,没有人管你这样那样的.

这话对俺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前人云:不自由,毋宁死.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于人的重要性实不必言.

因此,追求更加自由的空间,成为俺移民的重要理由.

大学所学的化学知识中,唯一被俺记住的是:分子的密度(单位空间里的分子数)越大,分子间相互碰撞的机会越多.

把这个理论应用到社会生物学中,俺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口密度越大,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摩擦,甚至斗争的可能性就越大.

没有生存竞争问题的分子间尚且具有这样的特点,由此可以推论:在资源有限的社会中,人口密度越大,必须仰赖资源生存的人类之间的生存竞争就越激烈,乃至残酷.

这也
是俺希望移民的理由之一:不希望在残酷的争斗中不慎被挤扁.不希望成为被别人暗算的对象.当然,俺希望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中,哪怕不再是鸡群中的立鹤.须知:老祖宗们早有遗训,木秀于林风摧之啊!

当初选择移民目的地时,俺LG给出了两个选择: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这两个国家俺都去过,因此断然地否决了后者,尽管LG说澳大利亚的气候比加拿大好。

之所以选择加拿大,主要还是从孩子教育的角度考虑的,但也有其他因素:

1。加拿大位于北美,文化背景与美国几乎相同。如果以后孩子或俺们想去美国发展,要容易很多。

2。加拿大英语的口音较澳大利亚的英语口音为轻。

3。比较喜欢四季分明的地方。从生理学的角度考虑,平均温度高的地区,人口平均寿命为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基础上比较),因为人体基础代谢率较高的缘故。

4。加拿大地大物博,发展空间较大。

俺的一朋友3年前技术移民加拿大,俺问她感觉加拿大的中小学教育如何,她给俺举了个实例:

她的表妹就读于八年级(还是七年级?),相当于咱们的初一初二吧。那孩子有一次的地理课作业是这样要求的:

给你1,000刀,要求你用这笔钱在暑期中安排一次欧洲游,除了必须游览几个指定城市而外,你可以自己安排其他行程,但费用不得超支。

那个孩子为了做这份作业,上网查机票价格,查旅馆费用,查各大航空公司的联航信息,然后根据各个国家和城市的区域位置,合理安排行程。为了节约费用,为了能够多去几个自己想去的国家或城市,她就必须要像旅行社那样,尽可能地安排坐红眼航班,住青年旅馆。。。

这样的作业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却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使他们不仅能够对相关的地理知识印象深刻,同时还是结合生活实际的学习统筹安排事物,合理分配支出的实战型训练。

依俺看来,这样的学习方法比枯燥无味地死背硬记强得太多了。常年接受这种训练的孩子,他们的综合能力一定不会很差。

俺LG常说:俺们一辈子最大的投资,无论是金钱,还是精力和时间,其投资方向都非儿子莫属。

从教育投资的角度考虑,如果孩子迟早要出国念书,那么作为外国人所需支付的四年大学的费用,以及之前有可能要花费的语言学校的费用,加一起,估计与俺们现在支付的投资款相去也不会太远。

这半年来,给俺儿子找了外教一对一学习英语口语(JUST FREE TALK)。说实话,没有语境的外语学习,对于本身就还不怎么懂得要学的孩子来说,钱没有少花,而效果实在是差强人意。

去年一儿时玩伴从美国回来,她的一席话对俺也有所启发。

她说自己观察过中国孩子的英语学习,发现如果是在20岁之前去的孩子,那么基本上可以做到没有口音。

此外,她也提到,因为她的孩子出生在美国,所以汉语只能听懂基本的生活用语,表达能力较差。而俺朋友两口子都是大学毕业后去的美国,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限,从而导致他们目前已经明显地不能就人生,社会方面深层次些的许多问题,与孩子进行交流了。他们很担心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无法对他进行有效的指导,而这些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

今年初,俺一从事IT业的表妹从加拿大回来。据她说:她发现在国外,多数老印比老中们混得好的原因,在于老印们从小接受的是英语教学,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老中西化得多。尽管他们也许技术上不见得比老中们强,但语言优势和思维方式的接近,却使得他们更容易为西人所接受,从而更易获得高薪和职位晋升。

这让俺联想到上海人与北京人在子女教育选择方向上的差异。北京的学校特别注重奥数成绩,而上海人则看重英语水平。上海人重视英语的原因,是与上海的外企公司众多,并且外企员工外语水平的高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她的收入水平相关。俺家有几个亲戚自大学毕业就在摩托罗拉,英特儿这样的大外企混的,其收入水平(算上期权)比在加拿大工作还高得多。

大家都知道上海人的注重实用。就这点而言,上海人是比北京人精明些。试想,学好奥数充其量能够保证考上好大学(还不能完全保证),即便进了好大学,出来也未必见得就能找着好工作,更别提确保一生的无虞了。而生活在平的地球上的人类,语言作为最宽泛使用的沟通工具,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是不为过的。

每个人一生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如何帮助孩子合理分配,善用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是每个为人父母的人面前的重大课题。套用梁溪香榭的话说,鱼和熊掌无法兼得。用俺的土语表达,叫针无两头利。道理一样,就看自己如何取舍啦。

经常教育儿子: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推销自己。推销自己的能力,推销自己的公司,推销自己的产品。只要你自己的个人价值能够为世人所接受,那么,你这辈子就注定能与成功结缘。然而,如果没有流畅的语言交流能力,就很难想象如何能够事半功倍,高效率地推销自己.如果没有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对许多事物看法的认知和理解,也难以保障推销自己工作的有效进行.

为了这个原因,俺也想选择合适的时机,带孩子移民过去,让他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然地学习外语,同时也接触和接受与俺们的文化迥然不同的另一种文化,为他将来的人生道路,多做一些铺垫。

说来惭愧,俺从小到大,是个没有信仰的人Angel。无忧无虑无任何思想负担无任何党团费要交地幸福成长(傻人有傻福)In love

俺的外公外婆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一辈子乐善好施,终得善果。俺外婆80岁时某个周日,在做完礼拜回家的途中倒地不起,驾鹤西归时心境一派澄澈。俺外公 80岁开始学德语,也是在心灵异常清静的状态下,撒手人寰的。两位老人家都没有受什么罪。

俺的不少朋友近年来皈依教门,这多少使俺有所触动。虽然俺过去从不少文艺和历史作品中,部分地了解了天主教,基督教的起源,以及她的发展史(其中不乏太多令人发指的残暴罪行)。但不可否认的是:基督教的教义还是劝人向善的。而且,大部分教徒的心地相对纯洁,戒律规范着他们的言行举止。所以,俺也在考虑,是否要选择一个基督教的社会,让俺的小儿也受些正面影响?

LG总是提点俺:加拿大很是寂寞.为了到那里也能够找到组织,俺也在考虑加入姐妹们的行列.至少对于俺来说,信奉基督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选择.也许这样, 俺的灵魂能够得到拯救,俺的精神世界会更加充实吧.

这也成为俺移民的理由之一,虽然相对弱了些。

在陈述下面的理由之前,俺得先把钢盔戴上,以防遭拍时被砸破脑袋Ninja

昔日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今天的张王李赵母,为了类似的,或亚类似的理由,也在不断地迁徙,甚至不远万里地择地而居。

不是矫情,但俺的确觉得,现在的孩子由于物质生活条件太过优越,因此而失去了太多奋斗的动力。这使得俺非常担心儿子的未来。

所谓富不过三代,是非常有道理的。第一代的创业者胼手胝足地打下了江山,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花的。到了第二代,能够将祖业发扬光大者又有几人?多的是纨绔子弟,坐吃山空的败家子。

虽然俺们并非什么富人,但相对而言,孩子从小没有吃过一点苦。不穷则不思变,多年充裕丰富的物质享受,已然使得他的进取精神廖剩无几,前途堪忧。

因此,俺想改变一下这种状况,带着孩子去加拿大受点苦。这也是俺移民的理由之一。

工作多年,多少有些见识.

俺发现无论哪个领域的成功者,一般而言都是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他们对社会,对事业,对工作,对家庭,对自己,对他人,都秉持着高度负责任的态度.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即便那是件在世人眼中,无足轻重的琐事一桩.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才得以不断地获得领导的首肯,群众的认同,才能够一路青云,扶摇直上.

无论是在哪一个范畴,无论是在社会,单位,还是在家庭,很难想象一个欠缺责任心的人,能够长期地在该范畴内获得稳定的成就.

俺们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学业负担沉重.因此,他们无论在心理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少为自己的家庭考虑或做过些什么,更遽论为社会,为他人做些什么了.在国内的这种惟有分数高的氛围中,成绩决定了一切,成绩主宰了一切,成绩绑架了一切.

因为心疼他们的辛苦,俺们自觉不自觉地忽视了他们承担家庭责任的意愿;因为欠缺社会环境的支持,他们也很少有机会得以学习承担社会责任.因为长期施以援手之故,俺们的孩子对自己都不是很负责任,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严重.

鉴于此,俺希望能够带着孩子去到学业负担轻一些的国度,让他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多放在培养自己对社会,家庭,工作,个人和他人的责任感之上.这也构成俺选择移民的理由.

五.一期间,儿子受同学邀请,参加了一个在俺看来非常有意义的活动.一位极有头脑的家长,组织了年龄在6--12岁的十一个孩子,去京郊雁栖湖游玩.她买了不少玫瑰,让孩子们分成两组,采访游客,每人出售一枝鲜花,最后按照利润总额和采访到的信息量的多寡和采访质量,进行总结评比.

这种活动在国内鲜少见到,因此,孩子们卖花的举动频频地遭到防范心重的部分游人的质疑.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俺大致统计了一下,俺儿子所在的这组(他最大,是组长)六个孩子,平均每卖出一枝鲜花,需要向5,6个成人售卖,尽管孩子们事先已经定下销售策略,专找那些衣着光鲜的情侣去进行推销.奈何许多国人欠缺这种扶助幼小的爱心,因此售卖活动进展地不太顺利.与俺儿同班的一女孩率领着另一个小组,身为大队委的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在碰了几十次钉子后,居然一朵花都没有卖出去.最后孩子痛哭失声,让人不忍.

俺家小儿在是次活动中表现极为优异.尽管屡屡遭拒,但他们愈挫愈勇,令俺对其刮目相看.通过这次活动,大幅提高了孩子的自信心,语言表达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咱们的孩子其实一个比一个聪明,如果社会和学校,家庭能够多为他们创造出体现他们自身价值和能力的条件,他们的前途会是多么地光明啊.

几年前,曾经看过薛岳的一篇博客文章,讲述了他刚去美国的9岁女儿第一次参加童子军活动的经历.孩子们准备了一些饼干,向路过的大人们售卖.由于成年人们也是曾经的童子军,因此,他们大都微笑着掏钱买下了高价的饼干.成功的喜悦令开始时畏缩不前的小姑娘信心倍增.事后,孩子们一起协商,将成本归还大人后, 赢利部分又分为几份:一部分捐给社会福利机构(虽然数量很少,但培养爱心,意义重大),一部分送给曾经帮助他们组织该次活动的大人(学会投桃报李),最后剩下的,才是他们自己的所得(通过自己努力所得到的,与家长们给予的相比,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一次,孩子对他的老外老师说:他很想去卖报纸挣钱.老外对俺说:他听了这话非常诧异,因为跟着他学英语的中国孩子,家里生活条件都不差.他在中国教了三年英语,还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孩子有过这种意愿的.然而在美国,那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他本人从12岁起,每当向妈妈要求某样非学习和生活必需品时,他的妈妈就会说:好啊,买去吧,不过你要自己去挣这钱.年已26岁的他,至今非常感谢妈妈当年的不予纵容.他说,他的妈妈让他从小就学会了自立,自强,和自信.他在课余时,就去帮邻居剪草坪,送报纸,等到可以合法开车的年龄时,他就用自己多年积攒下的钱,为自己买了一辆车,然后开着车去大学报到.

相形之下,北大清华校园旁的民宅里,却租住着许多外地前来陪读的家长.俺一亲戚家的孩子,目前在号称北大清华摇篮的四中就读,北京市奥林匹克数学和物理竞赛一等奖的获得者,却不会自己剪指甲.反差之大,令人咂舌.

儿子8岁时,俺就曾有带他去卖报纸的想法,目的是想通过体验普通劳动者的劳动,让孩子体会挣钱养家的不易,从而激励他为了自己的前程而用功学习,同时帮助他杜绝大手大脚浪费金钱的坏习惯的养成.奈何国情如此,真要将这种想法付诸实施,大概警察叔叔就该出面制止了.

为了孩子能够尽早地学会自立,俺选择了移民加拿大,因为那是能够实现俺多年愿望的合适国家之一.

现在想起来,牵动俺昔日如诗的少女情怀的,全部都是中学时代驰骋篮球场的学长们.如今也是一样,大牌球星们仍然是少男少女心中绝对的偶像.也许,强健的体魄,过人的速度,娴熟的技巧,和硬朗的作风,这些能够给予人以强烈视觉冲击的运动表现, 都是极富美感的,令人震撼的,因此而与人印象深刻的.

曾经看过<肯尼迪家族的女人们>,书中写道:肯尼迪家族历来重视体育运动,肯尼迪家族的女人们鼓励自己的男孩,丈夫参加任何他们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她们从来不轻易错过任何一个为自
己家中的男孩/男人助阵加油的机会.每当家族中有一个孩子在学校参加竞技类比赛,她们就倾巢而出,全体赶去呐喊助威.

之所以肯尼迪家族如此重视运动竞技,是因为他们认为:相对而言,在所有类型的竞争中,体育竞技是最为公平的,通透的,较难作弊的竞争.他们希望自己家族的男性成员,从小培养独立竞争的能力,养成公平竞争的习惯,尽可能地不要仰仗祖荫,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实力,从而使得家族的生存能力不致退化.

所以,俺儿子由小到大,始终没有断了体育运动的训练.

俺十分认同肯尼迪家族的做法,认为需要在公平的条件下,培养孩子独立的竞争能力.除此而外,体育运动不仅能够锻炼人的体魄,更能磨练人的意志,尤其是对于俺们的这些从小娇生惯养的独生子们,意义更加重大.更有甚者,参加团体项目的运动对于俺们的这些独生子女也有着不可估量的益处,他们可以在运动玩耍的过程中,学会配合,谦让,妥协和进攻.

俺大学同窗中的一对班对,男生大学毕业后去了德国留学,女生研究生毕业后去陪读.他们在德国生了三个孩子.除了最小的一个尚且年幼而外,两个大点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是在外面玩到很晚才回家,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运动.

反观俺们的孩子,成天被关在教室里面,除了上课就是做作业.作为灵长类动物的人,本身是具有乐于亲近自然的天性的,这也就是之所以小孩子都愿意到室外去玩的根本原因之一.国内除了公共体育设施的严重不足而外,即便有这些设施,许多小学校都规定,孩子课间不能下楼去室外活动,中午午休也不可以去操场活动(大城市的不少小学连象样的操场都没有).俺儿子所在的*大附小,是虽然没有百年,也至少有七,八十年历史的老校,由于不断地新增校舍蚕食了有限的占地,残余部分的篮球场和操场放学后仅供校队的孩子训练使用,其他2,300孩子就都被剥夺了活动的权利。好在绝大多数的孩子放学后都急急忙忙地或回家,或赶下一个场去了,所以极少数的孩子还能溜边玩一会儿,只是玩伴却很难寻觅。

为了让俺的孩子今后能够有条件多和小伙伴们一起运动,俺也希望去加拿大。

去年一次偶遇儿子幼儿园一小伙伴的父母,大家聊起小升初的事。俺告诉他们,刚刚开始办理加拿大移民。接着,就开始讨论这个话题。那位先生是做进出口的,经常出国,对国外的许多情况比较了解。当时他说的一句话给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俺想了很多。他说:“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去了国外的咱们的同龄人,大多数看起来比咱们年轻。”他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其后俺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就物质条件而言,人家不像俺们一样,想买什么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买什么;为什么就工作条件而言,人家比俺们要紧张地多,一点都偷不得懒,哪像俺上班时送了孩子9点才晃进公司,下午三点就又忙着接孩子去了;为什么就生活条件而言,人家比俺要辛苦很多,样样事情都得亲力亲为,而俺们呢,家务活有小保姆代劳,开了多年的车,却连防冻液,玻璃水都不会加。

思来想去,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在俺们生存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张得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戒心太重,俺们就不得不竟日绷着神经无法放松;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戒心太重,俺们就不得不成天担心着明枪暗剑的来袭;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戒心太重,俺们只能每日里小心翼翼,看人眼色行事,惟恐哪句话说得不到了,招来麻烦。

常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俺们在这个相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浸淫已久,久到对很多不正常的事,已经麻木不仁了。

如是,俺才开始真正地理解,究竟什么叫做“自由”。自由并不只是狭隘的人身的不受限制,自由更应该是灵魂的彻底松弛。

虽然LG早已经对俺“审美疲劳”了,但哪一个人不爱美呢,哪一个人不希望青春永驻呢?哪一个人不渴盼着无虑无忧地享受美好生活呢?

所以,为了使自己的下半辈子过得轻松愉快些,为了让俺家孩儿的大大半辈子不要像俺们般地沉重,俺选择了移民之路。

孩子班级里,一半以上是子弟,因此家长中的博士数量堪与班级的学生数相媲美.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让人感到的仍然是冷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前任班主任老师语).高学历,即便是中国最高学府的高学历,也不等同于高素质,由此可见一斑.

汶川大地震唤醒了千千万万国人沉睡已久的爱心和良知,但是,当这种震撼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归于平静,人们原本冷漠的面具又重新戴上.

儿子自小就充满爱心,他把自己的关爱送给每一个他所喜爱的亲人,同学和朋友.他也具有相当的同情心,能够及时地助人以力所能及的一臂,哪怕就是路边的乞丐.

但是,在一个总体而言可谓冷漠的环境中,孩子的爱心难以长久,孩子稚嫩的心不时地会受到伤害.作为一介凡人,他也会适度地要求回报,但是,结果常常令他失望.

孩子喜欢组织同学出去活动.每次出去,俺都充当车夫,免费保姆,和赞助人.不少家长经常是把孩子送来就算了事,常常连句客气话都欠奉.上海人说的"拿着客气当福气",正是对这种情形最生动的描述.

不知感恩,是俺对许多的这类人物的评价.

一次班主任老师同俺说起俺儿子组织小朋友出去玩的事,说有的家长认为,因为你们家有钱,所以才这样做.当时俺就义正词严地对老师说:咱班上比俺家有钱的多了去了.组织活动不仅需要提供经济上的赞助,更需要提供时间和精力上的帮助.既不出钱,又不愿出力,不知您对这些人的观感如何?老师无语.

活在没有爱的社会,人的幸福感会降低很多.哪怕物质条件再优越,也难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不会爱人的人,不知感恩的人,本身活着也难以欢娱,因为他/她的欢乐无人分享,痛苦乏人分担.

为了让孩子得以继续保有他充沛的爱心,移民加拿大成为俺的选择.

俺看到有些妈妈在孩子上了大学后,立刻轻松了下来,精神也空虚了很多.可是,咱们不能只为孩子而活啊,只要有条件,的确是应该为自己着想了.其实在这种年龄,在加拿大还算很年轻的说!

更何况,从生理的角度,每个人都无法违背自然规律,但每个人的心理年龄却是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控的!

俺一*大的博士朋友前年开始办加拿大技术移民,前不久,她特地约俺专门聊了聊移民的事.

她现在对于移民很感困惑,她的问题之一是:为了应付雅思考试,她请了外教一对一学习口语.她认为这些在华外教的生活比较窘迫,工作状况不甚理想.她担心如果大人费了半天的劲.结果自己的孩子却和这些外教一样工作生活得这么艰苦,那么大人的付出有什么意义?

俺对这个问题是这样考虑的:所谓活得好与不好,关键是自我感觉是否良好,自己的幸福感强否.人的价值观千差万别,有人爱钱,有人爱当官;有人爱做学问,却淡泊名利;有人爱周游世界,行万里路.只要获得了自己最想获得的东西,那么,人的幸福指数就会很高.

俺真的很钦佩许多淡泊名利的人,发达国家由于相对社会保障系统完善,所以后顾之忧较少的他们中的许多年轻人,都喜欢乘着年轻无负担,走遍世界,看尽天下. 尽管俺们很难理解他们,但俺相信,他们认为这样值.而且,他们是幸福的.

俺想,如果以后俺的儿子也这样做,俺会支持他.因为俺们一直教育他:人的一生,快乐是最重要的.其实,这正是西方的教育理念:快乐教学.

曾记得儿子班里一个孩子,在三年级时,一次家里漏水,导致作业没有做,第二天就没有能够按时交作业.班主任老师对其的处理方法是:回家抄写课文五遍.

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心理学博士,她不让孩子抄写课文,并且给老师写了张纸条:如果您希望他以后不再喜欢语文的话,那就罚他抄吧.

这位母亲后来对俺说,类似的惩罚给孩子留下的心理烙印是:学习就是惩罚而不是乐趣所在.

为了孩子今后能在相对快乐的环境中,相对快乐地学习,并能够从中体验快乐,俺决定移民,并希望这能对他的一生起到积极的作用,至少,他不会感觉学习是惩罚,学习是苦差.

一直没有提到加拿大的环境,是因为当年俺去时,正值隆冬腊月.第一眼的印象,就如同北京冬天似的满目衰败.记得落地的当天,俺们去蒙特利尔的修女岛参观. 当时什么感觉也没有,以为就是一片普通民宅.现在才知道,那是蒙城的高级住宅区之一.在那里逛了近一个小时,连一只生物都没有看见,那叫一个清净!

到了多伦多,方显现出大城市的风貌.但是,那里没有夜生活,商场打烊很早,冬天日短,下午五点多路上就少见行人了.当时不知道多城的地铁相当发达,也许下班的人流都穿梭在地下也未可知.

冬天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实在令人沮丧,与球幕电影上看到的反差太大,那气势磅礴的天下第一瀑(?)幻化成了一面冰墙,静止地挂在不算高的岩壁上.

及至温哥华,一副迥然不同的景象.气温大约在零上几度,但是,烟雨蒙蒙,不见明媚的阳光.

当然,加拿大的绿地面积是俺们的N倍,并且到处都是参天的大树,建筑密度很低,能够想见是个宜居之地.春暖花开时分,那种美景,令人憧憬.

相较于俺们居住的水泥森林,相较于俺们每天被动吸入的各种有害气体而言,加拿大要宜居得多.

MAYBE,这也是俺移民的理由.


就摘到这吧,后面的帖子我也没继续看下去了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